跳转至

NISA Wiki 编写规范

重点必看

  1. 尽可能不要移动文件的目录结构, 这个操作相当于删除文件后再新建, 会导致协作记录丢失

Markdown 规范

请先尽可能的学习 Markdown 的语法及规范, 熟练掌握文本编辑能力, Markdown 规范教程如下

https://markdown.com.cn/

Wiki 结构介绍

整体结构介绍

Text Only
\NISA-WIKI
|   .gitignore   # git 忽略的文件, 写入这里的文件, git 会忽略它(比如这里忽略了'.cache'缓存文件夹)
|   LICENSE   # 因为上传到了 github,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 一个许可证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选择了 CC4.0 协议
|   mkdocs.yml   # 本 Wiki 采用 Material for MkDocs 作为框架, 这个文件是该框架的配置文件
|   README.md   # 基本每个开源项目都会有该文件, 基本会写着项目的简介和使用
|   requestment.txt   # 本地预览前需要安装的Python依赖
\---.cache  # Material for MkDocs 启动本地预览时, 会生成的缓存文件
\---.github  # Github 相关的配置文件
|   \---workflows   # Github 自动化工作流配置文件放置的目录
|           ci.yml   # 比如这里就创建了一个工作流, 基本功能就是将最新同步的 Markdown 构建为 HTML 页面, 放置在 gh-pages 分支中
\---docs  # 这里存放着就是 Wiki 的正文了, 作为非运维用户, 你只需要修改这里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下文在详细展开
    \--- 这里省略一堆文件夹
    \---assets  # 附件存放目录, 下文会介绍它的使用规范
    |       NISA_LOGO.svg
    \---javascripts  # 一些配置 Wiki 时需要用到的 js 文件, 非运维用户无需在意它们

Wiki 正文结构介绍

可以查看该协作指南的文件夹结构进行参考

顶部导航栏

顶部导航栏是根据 ./docs/ 目录下的第一层文件夹决定的, 文件夹名就是导航栏显示的名称

因为默认采用字典序排序, 所以这里使用数字前缀方便排序(本导航栏各子项顺序与属性无关)

左侧导航栏

进入 顶部导航栏的子项中, 就会在页面左侧看到一个该子项的更详细的导航栏

文件夹

这个导航栏也是由文件夹目录结构决定的, 并且每一层文件夹名会在导航栏中显示出来

并且排序它们的排序是由文件夹名的字典序进行排列, 如果需要自定义顺序可以采用 两位十进制数字-文件夹名 的形式命名文件夹

文件

不过如果是 Markdown 文件, 文件名一般情况下不会显示在导航栏中, 而是显示 Markdown 文件的一级标题, 如果没有一级标题的话, 才会显示文件名

但是 Markdown 文件名称却决定着导航栏的排列顺序, 所以如果要排序的话, 也是可以选择使用 两位十进制数字-文件名 的形式命名进行排序

尽可能保持 Markdown 文件的一级标题就是文件名(一级标题可以省略数字前缀)

右侧目录

右侧的目录是根据 Markdown 的 # 标题生成的, 目前设置的最大深度是 5 层

index.md

在每一个文件夹中都可以设置一个 index.md 文件, 这个文件的内容会作为点击该文件夹导航栏时时, 优先显示的内容

如果没有 index.md 文件的话, 点击该文件夹导航栏时, 则会跳转到该文件夹中字典序排序的第一个 Markdown 文件

注意: index.md 文件中, 请编写该文件夹内容的总结性内容, 请不要编写长篇正文

如果文件夹内只有一篇文章, 可以选择不创建 index.md 文件, 仅保留一篇正文 Markdown, 或者取消文件夹, 直接将 Markdown 文件直接放在上一层文件夹中

assets 文件夹

如果需要在正文中添加图片, 具体语法请参看 Markdown 语法文档

图片的源文件 请放置在与 引用其的 Markdown 文件 同一层目录的 assets 文件夹中, 而不是全部放置在 docs 目录的文件夹中

如果需要引用在线图片, 最好将其下载保存后引用, 以免链接失效, 导致图片缺失